在素有“書畫之鄉”、“文化之鄉”、“蔗糖之鄉”美譽,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故里的四川省內江市,有一位曾經服役于武警四川消防部隊巴中籍老兵陳廣仁先生。入伍以來,他“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父母”,在認真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由于受當地人文氣息的影響和熏陶,潛移默化對書畫產生了濃厚興趣。 在第二故鄉近40年歲月里,他對書畫藝術的渴求矢志不渝,孜孜不倦、潛心鉆研。由最初的一個業余愛好者,到逐步兼任書畫行業多種職務,再到成為內江文化事業、書畫藝術“領軍”人物,并應邀成為入駐內江書畫家藝術創作園11名本土知名書畫家之一。這一路走來,對于一個從來沒有接受過書畫方面專業訓練,長期在部隊和單位擔任領導職務的他來說,多年來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是可想而知的。沒有堅強的決心、堅定的信念、堅持的操練和勤勞、悟性與智慧,在十分“挑剔”的文化人圈內也就不可能有其立足之地。 他從事消防工作20余載,從戰士、政治指導員、消防科長、副政治委員到政治委員,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干得非常出色,不到20年就經歷了由士兵到團長的過程。他曾經在部屬心中是“目標”,在上級眼里是“苗子”,在同年兵中是“榜樣”。 2001年,他毅然決定轉業地方,離開依依不舍的警營,開創新的工作天地,到了與其特長、愛好相關的廣播電視局并擔任局領導職務。在那里,廣闊的平臺,廣泛的人脈,使其才華與能力得...
發布時間:
2021
-
06
-
06
瀏覽次數:999
——總隊組建文藝小分隊的“臺前幕后” 一次快速的集結,一場短暫的彩排,一次簡潔的慰問,帶給廣大官兵的卻是強烈的反響,回應廣大官兵的卻是多年的期盼,留給廣大官兵的卻是長久的記憶。文藝小分隊成立合影 這是一次不同平常的傳統佳節期間的慰問,因為它沒有物資和金錢的鋪墊,沒有迎來和送往的煩瑣,沒有給基層部隊增添額外的麻煩和負擔。帶給廣大官兵尤其是去年剛入伍和新入警的地方大學生是總隊黨委、總隊領導節前的慰問和關懷,讓他們有生第一次感到部隊節日的祥和和喜慶,感到雖然遠離家鄉和父母,但卻沒有半點憂傷和孤獨。 總隊“文藝小分隊”從萌發成立伊始,就是秉承這個宗旨,立足自身,近年有計劃地從地方大學生中招收一些特長生,從部隊內部發現和培養一些有較好文藝天賦,自愿為部隊警營文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官兵,組建一支小而精干的文藝骨干隊伍,上山區、進海島、下基層,與廣大官兵同臺、同舞、同樂,一起迸發心中的激情與快樂,共同分享大家庭溫暖與和諧。這一夙愿,這個年關終歸兌現,讓基層廣大官兵親眼目睹咱自己的“文工團”走進咱自家的營區,親身感受咱自己戰友為...
發布時間:
2021
-
06
-
01
瀏覽次數:555
——記達州市消防支隊原支隊長、巴中籍老兵張清倫 幾天前,在達州與幾位戰友閑聊時,突然發現與我交往多年的同年入伍戰友,達州市消防支隊原支隊長張清倫,在部隊服役時竟然還是一位戰功赫赫的“虎將”,不僅許多次戰后都獲得了崇高的榮譽,而且還成為了其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重要“階梯”。2005年達州成立應急救援隊,圖為張清倫支隊長(中)向時任達州市委書記晏永和(右)、省消防總隊副總隊長劉學曦(左)匯報演練情況 1978年12月,剛滿18歲的張清倫,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與400多位巴中有志青年一道,入伍進入了四川省公安消防部隊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消防戰士。 經過3個月政治、軍事和消防業務理論、技能的培訓,他被分配到了原重慶市公安消防支隊楊家坪第三中隊服役。 來到老部隊后,在組織培養和教育下,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很快就成長為副班長、班長,入了團、入了黨,還成為了中隊業務“尖子”。1981年,四川公安消防部隊開展消防業務大“比武”,他以三盤水帶連接項目11″8的成績打破歷史記錄,一舉摘下全省“桂冠”。據說,之后的若干年也無人刷新過此項記錄,迄今有沒有打破的,恐怕只有看到這...
發布時間:
2021
-
05
-
31
瀏覽次數:1226
——消防英雄走進了解放軍英模館 到西安政治學院軍隊政治工作歷史陳列館參觀之前,我們先去了學院的解放軍英模館。英模館位于綜合大樓的負一層,進入館內,首先引入眼簾就是一幅解放軍戰士發起總攻沖鋒的戰斗雕塑場景。位于英模館內的雕像 館中收藏了人民軍隊組建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為了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年代做出重大奉獻以至不惜獻出熱血和生命,多次榮立戰功的各個軍種、兵種和武警部隊官兵中部分英雄人物的圖片和實物。解放軍英模圖片 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收藏的軍隊涌現出來的英模中,居然還有一幅曾經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雷鋒式消防戰士”榮譽稱號,遼寧省消防總隊本溪支隊,朝鮮族戰士金春明同志的圖象和簡介。消防英雄金春明圖片 看到同行英俊剛毅的掛像和他那胸前佩帶著的栩栩生輝的多枚獎章,一種自豪與崇敬感不僅油然而生。金春明同志是這些年來全國消防部隊培養和涌現出來英雄杰出代表之一,他能夠走進解放軍這個“大家庭”,被解放...
發布時間:
2021
-
05
-
25
瀏覽次數:429
——我終于找到了“生命線”起源 西安政治學院地處西安市的南邊,位于繁華的朱雀大街,面積不大,院內建筑坐落緊湊有序,綠樹成蔭。墻上的政治鼓動標語,院訓、教風、學風以及部隊英雄人物雕塑四處皆現。置身于此,強烈的政治氛圍立刻就會感染著你,熏陶著你,促你奮進,助你成材。 6天的培訓,從早到晚時間全部安排得滿滿當當。早上要出操,上午、下午集中聽課,晚上看警示片或分班進行工作交流。其中一個晚上,學院安排我們觀摩了他們的“軍隊政治工作歷史陳列館”、“解放軍英模館” 和全軍“物證實驗中心”。 學院教風和學風 “歷史陳列館”在學院綜合樓的二樓,面積200平方米,呈長方形形狀。館內墻上懸掛的圖解,櫥柜內放置的實物,都是對我軍政治工作歷史沿革、演變過程的詮釋。從我軍的初建,到政治工作的創立,政治工作者前輩留下的“足印”,都能從那里找到答案。 最讓我們難以忘卻的是,在墻上顯眼的一處,居然看到了1954年3月毛澤東同志親自修改過的《中國人民解放...
發布時間:
2021
-
05
-
24
瀏覽次數:427